編輯:教育帝 | 2020-03-05 來源:互聯網
父母留給孩子的物質財富只是一時的,留給孩子的精神財富才是一世的。把財富留給孩子,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。父母留給孩子的物質財富畢竟有限,而精神財富將會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寶物。
父母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財富?
第一種財富 培養閱讀
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,還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質。
任何一部書,只要是一本好書,往往都充滿真善美的情懷,其核心價值觀也是正面的。這些東西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生活,傾聽了眾多的智慧,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,其思想會更成熟,人生境界會更美好。
當然,閱讀的功能不可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。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鎬頭,而蓋一座房子則需要動用許多工具和手段。教育孩子也一樣,閱讀雖然非常重要,但還需要其它要素來配合。
第二種財富 擁有自信
自信會讓一個孩子發光發彩,從而更接近成功。
家長要學會用欣賞、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,贊賞他每一點值得欣賞的地方,平時也要多用鼓勵的語言與孩子交流,把對孩子說的"你不行"變成"你能行"。今天不行明天行,這里不行那里行!這樣你的孩子就會擁有寶貴的自信啦,要相信,自信的孩子運氣也不會差哦!
父母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財富?
第三種財富 給予自由
給孩子自由,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,而是意味著你需要給孩子“三權”:選擇權、嘗試權、犯錯誤權。怕孩子犯錯誤,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做,孩子一旦失敗就大加指責,這樣的家長,就是強權家長,他們對孩子“關心和付出”越多,對其自由意志的剝奪就越多。
自由和尊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,全社會都在談“尊重孩子”,卻在“自由”的觀念上出現盲區,尊重也就變成了空話。哲學家弗洛姆說:“如果沒有尊重,愛就很容易墮落為統治和占有。”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,他失去了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機會,也就失去了自我認識和調整的信心。
第四種財富 擁有夢想
夢想不僅僅是成人的事,小孩子同樣也會有大理想。與其說給孩子夢想,倒不如說是父母培養孩子的一種眼光。父母如果對孩子過于嬌慣,自私的將孩子“圈養”在自己身邊,就會導致孩子成為“井底之蛙”,又何談夢想一說?
父母要懂得把孩子放出去,比如全家去旅行,帶孩子接觸社會、自然,去經歷和感受這個世界。孩子不能只看到考大學,而是要去看世界。見得多了,孩子才有可能有眼光、有胸懷、有夢想、有格局,格局將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。
父母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財富?
第五種財富 承擔責任
如今的家庭一個孩子的居多,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,大人們出于保護孩子,往往不自覺的就替孩子承擔了本該屬于他們的責任,久而久之,孩子便會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。
要知道,對自己負責的人,才能對父母、家人和社會負責。責任訓練應該從孩子小時候抓起,父母必須通過言傳身教,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孩子。只有這樣,當孩子自己犯了同樣的言行錯誤時,他才會模仿家長做出同樣的行為。一旦形成習慣,孩子會明白: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諒解,孩子會更勇于突破、發揮自身能力和提升自己。
第六種財富 吃得了苦
大多數家長都看不得孩子吃苦,恨不得把他含在嘴里,捧在手心,有什么苦都自己代替孩子吃。久而久之,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,經不起一點風雨
作家屠格涅夫說過,想成為幸福的人,首先就要學會吃苦。在挫折教育方面,日本人做的很到位。每到冬天,很多日本父母就讓孩子赤身裸體地在風雪中摸爬滾打。天寒地凍,不少孩子嘴唇凍得發紫,渾身發抖,父母們仍站在一旁,置之不理。并不一定要這么做,但從小培養孩子能吃苦的精神,孩子的未來才會更輕松!
父母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財富?
第七種財富 擁有財商
“財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質,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幸福。對于家長來講,不僅要培養自己的財商能力,更希望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們能夠理解接受,甚至以一種孩子喜歡的方式,幫助孩子提升財商的能力,提升經營財富的能力,進而提升整個把握幸福的能力。”
由“宜信財富”主辦,以“啟蒙孩子金融理念、打造未來小當家”為主題的“小貝殼”財商教育公益行,不僅開啟孩子“財商”意識,重要的是使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、科學的消費觀,讓孩子為自己、為家人,為全社會謀求最大的價值與幸福。
第八種財富 踐行身教
思想家盧梭說過,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:講道理、發脾氣、刻意感動。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教師最熱衷運用的。古人說得多好,“言傳不如身教”,這六個字無人不曉,但有多少人會以此為鏡,真正踐行身教?
為孩子做出表率,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樣子,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么面貌——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,你教給孩子的,全寫在這里面了。
很多家長喜歡用錢來為孩子的后果埋單。如果孩子弄壞了玩具,家長很快就買來新的……由于家長類似的干預,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體驗到生活中最基本的因果關系,失去了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財富,結局必要會像故事中的前兩個孩子一樣,失去父母的庇護后,辛苦度日。